公司新聞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!
發(fā)布日期:2022-09-09 瀏覽次數(shù):1100
中秋節(jié)為每年農(nóng)歷八月十五,又稱月夕、秋節(jié)、仲秋節(jié)、八月節(jié)、八月會、追月節(jié)、玩月節(jié)、拜月節(jié)、女兒節(jié)或團圓節(jié)。
中秋節(jié)始于唐朝初年,盛行于宋朝,至明清時,已與元旦齊名而成為中國的主要節(jié)日之一。受中華文化的影響,中秋節(jié)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?shù)氐娜A人華僑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自2008年起中秋節(jié)被列為國家法定節(jié)假日。2006年5月20日,該節(jié)日經(jīng)國務(wù)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
01、中秋節(jié)的習俗
賞月: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,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。到宋代,中秋賞月之風更盛,每逢這一日,“貴家結(jié)飾臺榭,民間爭占酒樓玩月”。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(guī)模,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”拜月壇”、“拜月亭”、“望月樓”等古跡。文人士大夫?qū)p月更是情有獨鐘,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,飲酒賦詩,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。如杜甫《八月十五夜月》用象征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(xiāng)的羈旅愁思;宋代文豪蘇軾,中秋歡飲達旦,大醉而作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。直到今天,一家人圍坐在一起,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(jié)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。
吃月餅:中秋節(jié)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(jié)的必備習俗,俗話說:“八月十五月正圓,中秋月餅香又甜”。月餅一詞,源于南宋吳自牧的《夢梁錄》,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。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(jié)合在一起,寓意家人團圓,寄托思念。同時,月餅也是中秋時節(jié)朋友間用來聯(lián)絡(luò)感情的重要禮物。
賞桂花、飲桂花酒:人們經(jīng)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,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,以糕點、糖果最為多見。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,聞著陣陣桂香,喝一杯桂花蜜酒,歡慶臺家甜甜蜜蜜,已成為節(jié)日一種美的享受。
02、嫦娥奔月
據(jù)說在遠古時期有一對恩愛夫妻嫦娥和后羿。后羿力大無窮,是村里有名的神箭手,兩個人過著平淡的生活,普通卻美滿。但是突然有一天天上突然多了九個太陽,時間長了人們發(fā)現(xiàn)這十個太陽不僅使人們感到炎熱,而且烤壞了地里的莊稼,土地干旱,民不聊生。于是這時候,后羿就站出來了,他同情受苦的百姓,拉開神弓,一氣射下九個太陽,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,為民造福。
而在后羿的幫助下,村里的百姓就過上了正常的生活。他的妻子嫦娥也常常資助鄉(xiāng)里的貧窮百姓,夫妻兩人受到了村里人的尊敬。也有許多人仰慕后羿的英勇,想要拜到后羿的門下。那時候有一個叫逢蒙的人,也想要拜后羿為師,他雖然一開始表現(xiàn)的畢恭畢敬,但是其實他的內(nèi)心狡詐,常常有著不好的思想。為了獎勵這對善良的夫妻,當時的西王母送給他們一顆靈藥,告訴他們這顆藥可保他們長生不老,并且成為神仙,但是藥丸只有一顆。夫妻兩人都不想拋棄對方,于是就將藥放了起來。
可是這個事卻被逢蒙知道了,他趁著后羿出遠門的時候,一個人來到他們家中。他威脅嫦娥,想讓嫦娥交出靈藥,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,但又不想讓靈藥被這種陰險狡詐的人得到,危急之時她轉(zhuǎn)身打開百寶匣,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。嫦娥吞下藥,身子立時飄離地面、沖出窗口,向天上飛去。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,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。
傍晚,后羿回到家,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(fā)生的事。后羿既驚又怒,抽劍去殺惡徒,逄蒙早已逃走,后羿氣得捶胸頓足,悲痛欲絕,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,這時他發(fā)現(xiàn),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,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。后羿思念妻子,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,擺上香案,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,逐祭在月宮里的嫦娥。百姓們聞知嫦嫉奔月成仙的消息后,紛紛在月下擺設(shè)香案,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。從此,中秋節(jié)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。
03、吳剛折桂
相傳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。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,醉心于仙道而不專心學習,因此天帝震怒,把他拘留在月宮,令他在月宮伐桂樹,并說:“如果你砍倒桂樹,就可獲仙術(shù)。”吳剛便開始伐桂,但吳剛每砍一斧,斧起而樹創(chuàng)傷就馬上愈合。日復一日,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,桂高達五百丈,隨砍即合,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。
吳剛砍啊,砍啊,從冬天砍到夏天,足足砍了半年,眼看快要將樹砍光,玉帝卻派烏鴉來到月桂樹旁,“唰”的一聲,把吳剛掛在樹上的上衣叼去了。吳剛馬上放下斧頭,去追烏鴉。衣服追回后,吳剛回到樹旁一看,只見被砍下的所有枝葉又重新地生到樹上去了。于是,從此之后,每當吳剛快要砍光桂樹的枝葉的時候,烏鴉就站在樹上“哇哇”大叫,吳剛只要停下斧頭,望它一眼,大樹便會重新長出枝葉。
這樣,年復一年,吳剛總是砍不光這棵月亮樹。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,才有一片樹葉從月亮上掉落地面上。要是誰拾獲這片月桂樹的葉子,誰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銀珠寶。吳剛每天伐樹不止,千萬年過去了,那棵神奇的桂樹依然如舊,生機勃勃,每臨中秋,馨香四溢。吳剛知道人間還沒有桂樹,他就把桂樹的種子傳到人間。
古時候在杭州的兩項山下,住著一個賣山葡萄的寡婦,她為人豪爽善良,釀出的酒,味醇甘美,人們尊敬她,稱她仙酒娘子。一年冬天,冰封雪凍。清晨,仙酒娘子剛開大門,忽見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、衣不遮體的中年男子,看樣子是個乞丐。仙酒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,還有點氣息,就慈心大發(fā),也不管別人怎么議論她,把他背回家里,先灌熱湯,又喂了半杯酒。那漢子慢慢蘇醒過來,激動地說:謝謝娘子救命之恩。我是癱瘓人,出去不是凍死,也得餓死,你行行好再收留我?guī)滋彀伞O删颇镒訛殡y了,因為常言道,寡婦門前事非多,像這樣的漢子住在家里,別人會說閑話的。可是再想想,總不能看著他活活凍死、餓死啊!終于點頭答應(yīng),留他暫住。果不出所料,關(guān)于仙酒娘子的閑話很快傳開,大家對她疏遠了,到酒店來買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。但仙酒娘子忍著痛苦,盡心盡力照顧那漢子。后來,人家都不來買酒,她實在無法維持,那漢子也就不辭而別,不知所往。仙酒娘子放心不下,到處去找,在山坡遇到一位白發(fā)老人,挑著一擔干柴,吃力地走著。仙酒娘子正想去幫忙,那老人突然跌倒,干柴散落滿地。老人閉著雙目,嘴唇顫動,微弱地喊著:水,水..……荒山野嶺哪來水呢?仙酒娘子咬破中指,頓時,鮮血直流,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邊,老人忽然不見了。
一陣清風,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,袋中貯滿許許多多小黃紙包,另有一張黃紙條,上面寫著:月宮賜桂子,獎賞善人家。福高桂樹碧,壽高滿樹花。采花釀桂酒,先送爹和媽。吳剛助善者,降災(zāi)奸詐滑。仙酒娘子這才明白,原來這癱漢和擔柴老人,都是吳剛變的。這事一傳開,遠近都來索要桂子。善良的人把桂子種下,很快長出桂樹,開出桂花,滿院香甜,無限風光。那些心術(shù)不正的人,種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發(fā)芽,使他們感到難堪,從此洗心向善。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,是她的善行,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,才把桂子酒向人間,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與桂花酒。